第一千七百二十章等级制度-《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在墓室商建造墓祭的椁室也是商代的新制,贵族墓内的随葬品的数目是非常惊人的。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商代是以酒器中的青铜觚、爵的多少,来表示墓主人身份等级的。

    西周和春秋墓葬,在商代的基础上之素更加健全。

    商代以酒器为青铜礼器的制度,在此时演变为青铜鼎、簋相配的新礼制。

    在使用乐器的制度和车马制度上,都有所改变。

    利用这些新制度,可以根据实际发现判断死者的身份和级别。

    进入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动摇,权力下移。

    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越礼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期的墓葬发生了很大变化。

    先是西周墓葬不起封土、不栽树木的制度受到挑战。

    在春秋晚期,已始见封土大墓。

    到战国出现了帝王陵园,如秦宫陵园。

    虽然有些贵族墓葬仍用墓道,但春秋之际的蔡侯墓等已不用墓道,宣告商周以来的墓道制度已经终止。

    商代帝王墓可以殷墟大墓为代表,墓坑平面皆为矩形,中掘出二层台,墓穴有腰坑,内葬犬一头。

    大墓有四墓道,次者为二墓道或一墓道,亦有不建墓道者(如武丁帝妃妇好墓)。

    殉葬的近侍置于一层台上或墓道中,墓外另有殉葬之牲、车马坑,以及大量的奴隶杀殉坑。

    墓上不起坟,但有的墓(如妇好墓)上已建有面积不大的祭祀建筑。

    周代帝王大墓形制基本同上,但诸侯亦有用四墓道者。

    大概自春秋起,墓上已逐渐累土为坟。

    建于战国晚期之北河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其王与后、妃三陵并列,上构高大夯土台,台上建祭祀建筑。

    该墓中出土一块名为《兆域图》的铜板,上刻划有陵墙、土丘、祭室及附属建筑之名称及尺寸。

    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建筑设计图。

    西陕凤翔秦国贵族之墓地,虽建于战国,但仍未起坟,然于外围掘沟环绕。

    已发现的周代大墓,均采用土圹木椁形式,墓室用井干式大木堆砌。

    在葬制方面,等级制度在周代特别突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