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主要话题便是今rì御舟上的种种。段公公怕天子看不清其中门道,所以主动前来讲解。 “李佑的总体想法,是集中全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被攻的一点,就是李编修了。大概因为在随驾大臣中,只有李登高宦海经验浅薄,不像其他人老于世故。实际上,他确实也被李佑三番两次的抓住了把柄,自讨其辱也不能全怪李佑。” “李佑的手法约莫有三段,先是虚张声势,震住别人不敢轻易说话。随即又有预谋的步步转移,说上几句便换一个话头,绝对不留给别人思索驳斥的时间,做到始终将话头把持在自己手里。最后搬出为师长争鸣的大义完美收尾。” 天子没顺着段公公的思路想,却提出问题道:“李佑为了非翰林不入内阁而不服气,令我记起唐代却是非历州县不拟台省,为何我朝不效仿之?祖宗定下非翰林不入内阁,导致翰林院清望无以复加,只在词林辗转便可之上青云,是不是太过?没有亲民经验,宰相又何以治政?” 段知恩奏对道:“本朝治政有六部,皆为九卿堂官,所以内阁最大功用不在于治政,而是调和。除三鼎甲之外,每科翰林院录取的庶吉士多则二十,少则十来个,都是储相之选。必是满朝瞩目,内外交加之下可谓压力重重。” “能在这中压力中杀出来的,才是真宰相,杀不出来的,如同李登高今rì这般被打击到不堪造就,那就只是废品了。祖宗便是以这般裁汰方法,选出合用人物啊。” 景和天子很有心得的点点头,又道:“今rì观李佑此人,真乃卓尔不群也。” 段知恩笑道:“本职连知府都不到的地方官,却拿着朝廷大事侃侃而论,其心可知哪。” “无非是想升迁高位而已。”景和天子不以为意道。 有个小内监手持文书,向天子奏道:“皇爷,京城来报!” 景和天子接过文书,看了后向段知恩道:“母后已经开始了。” 话说李佑回到同知分署时,却见庄师爷居然没有睡下,还在等待着。便问道:“有何要务?” 庄师爷将今rì邸报递给李佑,“庙堂上有大变局,大人务必该看看。” 李佑皱眉展开邸报,在烛光下看了几眼,登时心神俱震,果真是大变局!邸报上主要内容只有两点: 一是慈圣皇太后重立司礼监! 二是慈圣皇太后意yù将勋贵纳入廷臣会议中,在现有九卿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勋卿!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