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佑气势逼人道:“抚台不但放任不顾,反而亲自率兵协同行事,酿出人命十一条并指使殴打国戚。本官绝不敢姑息,一切如实上奏,请朝廷处置!”确认金家女儿成为天子妃嫔,杨抚台便陷入了全然无力的状态,至此长叹一声,不知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他二话不说,带领标下官军离开了县公馆,这次可被魏国公连累惨子。 李佑对杨大人的背影连连冷笑。一个捉mō不定的人,甚至比一个敌人更使人厌恶。用一句烂俗的名言来说,最令人恐惧的就是未知,没人愿意与变来变去的未知数打交道。 送走了杨抚台,李大人指挥府兵收拾南京军士和地上的尸体。这时候丁运使走到身边“‘听说李大人曾向杨抚台献诗三首,回头还是将这些散出去的好。” 李佑点头道:“正有此意。” 那三首专为杨抚台写得拍马谀诗传出去后,别人便知道李佑当初是如何倾力结交杨抚台的。 既然一向孤傲的李大人都表现出了如此谦卑的态度,那么杨抚台为何还与李大人作对?正常人都会认为,这大概是杨抚台自己太过分的原因罢。 这就是典论的妙处,李佑当初捏着鼻子写拍马诗,未必没有存着这个心思,捧杀捧杀,捧后面有个杀字。 李佑与丁运使打交道实在少,寒暄几句后没什么可说的,便彼此告别了。回去后要做的同一件事,肯定是写奏本。 公馆里的事情传出去后,扬州官场中人只觉得李佑白日杀人过于嚣张猖狂,而杨抚台则有点胆怯怕事,怎么被李佑像训孙子一样训?居然一言不发的撤了,即便那金百万成了国戚,也不至于如此罢? 众人不由得纷纷猜测巡抚大人可能担心丁运使与李佑两人联手,不好收拾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