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传输-《山上种田那些年》


    第(2/3)页

    南江城外十余里,一队十余骑胯马立在山包上,居高立下举目远眺。

    众人皆着铁甲、背负小旗,上书一个陈字。当首那人中年模样,国字脸,面孔方正。

    背后披着大氅,姿态英武。

    “怎样,重临故土,可曾感怀?”

    中年汉子气度不凡,转过头笑着对身侧的文士说到。

    对方顶戴方巾,同样披着甲,却是细软贴身,在外面罩了件简单的青衫,身形颀长,面容俊秀儒雅。

    不过腰际别着把宽首斩刀,为其平添几分烈气。

    布满伤痕的手掌轻轻摩挲缰绳,文士摇头一叹。

    “天变人事绝,往经数月,书院的故人与旧友早已离散不在,无所谓感怀。”

    “哈哈哈,既然老文你都这么说,那就没必要抢攻了。”

    中年汉子,或者说陈叔武转过身,似在惋惜。不等文颂接过话头,他自说自话,接着一副恍然大悟模样:“也对,老丈公给的家底都快打完了,这一路三府六县啃过来,偏生老文你说什么兵者在迅疾、驰如风。”

    “徒奈何,谁让你是本将军的救命恩人,只能依了,舍弃那大好地盘……”

    说罢,他又是怅然,目光幽怨地注视在文颂身上。

    后者充耳不闻,两人过命交情,相处也有段时间,双方的性子知根知底,此时与其说是在抱怨,不如说报复自己前段时间忙里抽闲找来的那些教书先生。

    白日行军布阵,夜里还要读书写字。

    不可谓不受苦。

    连新纳的娇美妻子都没时间管顾,独守空房十余日。

    故而文颂对这话只当左耳进右耳出。

    无视了对方的阴阳怪气,指点着南江城右侧的山峰,在那后边还有一座关隘。

    他自顾自说到:“还请陈大将军自重些,莫要在人前失了威仪。”

    ‘大将军’三字重重咬下,提醒此地可不止他俩,还有手下人。

    “建业左右有雄关,南北有禁河,皆是不容易淌过的,加上如今武州重兵都聚集在其中,武州军的头目王虎、李菘二人隐隐不合。”

    “据在下观之,建业一带必有一番龙争虎斗,东西两口关隘的军头想必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文颂止住话头,看向陈叔武。

    对方也不严肃起来,皱眉沉吟片刻后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先绕开建业京畿一带?取克越关?”

    克越关在西,乃是联通越州的必经。

    刚说完,他看见自己一向信赖的文颂一副‘说得很好’‘下次别说了’的眼神,顿时话音一滞,恰在此时中年想起来时看过的行军图卷,脑中灵光一闪。

    “平津关!”

    他语气上扬,眼中绽放光亮。

    文颂含笑点头,暗道多亏自己这段时间费心费力找来先生们,让这憨货读书识字,脑袋灵光不少。

    “正是,由西去,越州有越王,往邕州宿州方向,又有残余边军留亘,多少会牵扯精力,不利于壮大。”

    “攻建业更不是个好法子,至少现在还不行,不说会不会陷入到京畿乱战中,即便拿的下,也守不住,除了虚头巴脑的威名外再无好处,弊大于利。”

    文颂夹了夹腿,马匹打了个响鼻。

    他上前几步,远望那座山后的关隘。

    “平津关,守关的赵将军素来是个软弱的,剿匪都剿不利索,若非有王李二人焦灼较劲,这等无能的墙头草早就拿去祭了旗。这位想来不介意我等借道东进。”

    “届时江南在望,进可盘踞临江、攻遂州、锦州,退可去往淮州、扬州等地,甚至一旦立稳,池州海州亦能为我所用!”

    文颂一句句,激荡着陈叔武的心。

    脑海中不禁勾勒地图,一桩桩一件件实现的话……梁廷山河,他独占半壁!

    呼呼!

    喘息两声,他终究没有失了理智。

    两人在宿州起事,磕磕绊绊,至今真正有几分底气不过才半年不到罢了,一些事想想可以,绝对不能冲昏头脑。

    一旁的文颂始终以余光关注对方,将这一幕看在眼中,暗自点头。

    陈叔武性子急、贪财好酒色……但常有自知之明,能把守本心,不至于得意失智。

    两人又谈了几句,不乏如何攻取布置江南,如何对付南方那些大小军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