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梁亡-《山上种田那些年》


    第(2/3)页

    莫名感到有趣。

    另一方面,雷霆的力量不宜过于刚猛粗暴,最好逐次递增,一步步达到足以令餐霞层次的修士都头疼的地步。

    随着人世间的繁盛,他的境界日渐提升,大阵还将不断完善越来越强大,终有一日造化境级数进入也得受到极大限制。

    “说来上一世有三灾九难的说法,此世道门也有欲要成就必渡劫难的典故。”

    “这样的话,总感觉似乎仅仅一道天雷还不怎么够啊……”

    考虑着一些令未来之人深恶痛绝之事的他兴致勃勃,眼中光亮灿烂,恨不能立刻动手。

    不过这份心思很快被按耐。布阵其实不难,几月来日夜琢磨关键,大部分难点都被攻克。

    只是毕竟涉及一方前所未有的巨大阵法,需要顾及的地方有不少,短期内不会直接开始。如何开始、从何地开始,这些都要等闭关结束之后再仔细考虑才行。

    ……

    “师弟,又去青台了?”

    小院中,岳海平斟茶,吞吐热息。

    从锦州历练归来,没赶上元阳峰新法出世,两人回归后深居简出,消化一路上的见闻所得。

    许是心思沉定,往日闲不住的岳海平现在也多了饮茶休憩的习惯。

    “隔着五六日就跑一趟,你可真记挂那位陈道友。”

    面对师兄略显调笑的话语,蒋勤安无奈坐在桌前,自顾自端过茶水饮了口。

    “石牙中称得上二流水准的武人本就不多,陈道友又曾在锦州为师弟治伤,算得上少有值得深交之人。”

    顿了顿,他又似想起了什么,缓缓补充到,“何况师兄不也曾为陈道友渊博精深的道学经义赞叹,言称归来后要登门拜访请教论道。”

    “哈哈哈,说不过你。”

    岳海平摇头,他对陈屿的印象自是极好的,气质出尘、岐黄之术高超,更有满腹经义,让人不由得想要亲近交好。

    武艺还不差,至少比观中的同辈要出众不少。

    “陈道友是个妙人,护道之术比师兄我都胜出一筹,等闲事困不得,兴许如今正在归途中,或是游方各地有了感悟,暂居一地体会领悟。”

    “师弟你也知晓咱道门之人外出,向来如风云飘渺,行踪难以定下。”

    蒋勤安闻言只得一叹,他如何不晓得陈屿的本事,但他不担心陈屿,而是眼瞅着青台山上那古怪雾气一日浓过一日,愈发不似凡俗,恐有变故。

    为陈道友的云鹤观忧心。

    不知雾中的道观如今是否还完好。

    “到时候陈道友归来,怕是要没地方去啰!”

    听得此话,岳海平反而笑道:

    “岂不正好?海云观中客舍足数,随意腾出一间便是,正与他再续之前锦州时未曾尽兴的论道。”

    蒋勤安一愣,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云鹤观没了的话,能让陈屿道友在海云观多住一段时日,甚至论道之后,凭借三人相熟未必不能引荐加入。

    于对方,在此乱世多了照应,于海云而言也再添一位二流龙虎道人,加深一丝立足底气。

    这么看的确是好事。

    另一边,岳海平则没那么多心思,他不像自家这位师弟,向来没那么多繁复心念,只对陈屿到来后的论说道经、切磋搭练有些兴趣和期待。

    ……

    陈屿还在路上,并未如两人所想那样停驻一地,只不过距离太远,又不愿动用腾空手段,脚踏大地徐徐前行,当然要迟上一阵。

    这一迟,就到了陆谷收成之日。

    ……

    章和二年十月。

    刚刚荣登大宝的新皇还未等来他的建安元年——改元诏书已经写下,就放在原本的太子宫中,只等西北平定的那日或是年关时节就颁布天下。

    然而,皇帝小觑了朝中的混乱,也小瞧了人心贪婪。

    在不断清洗中,高压之下逼得不少人开始做出决定,选择站队。

    也就是在这样情形下,一群早前被忽视的败军之将悄然出现。

    他们被推出来,被当做朝臣们无声的反抗,却不料其中有人扯下假装,露出獠牙与锋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