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势不可挡-《崛起之宋末称雄》


    第(2/3)页

    “如今大宋身处于多事之秋,这些官员不思国家安危,还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则他们却是丰衣足食,夜夜笙箫;如此之人,亦是该杀!”

    …………

    “辽国、金国两国开战,对于大宋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时机。身为朝中官员,理应想着大宋未来展,百姓生活,江山社稷,这些都不想,只想着自身的官职高低。”

    “官级越高,贪污越甚,只因他们忘记了做官是为民请命,是为大宋江山社稷,是为皇上分担忧愁。然则,这些都不曾做到,不仅没有想,反而让百姓对皇上怨声载道,这些人该杀!”

    …………

    无论朝中大臣以什么理由弹劾赵构,他都不会留情面的予以辩驳,这让众人见识到了不一样的赵构。那种与生俱来,不惧危险,富贵险中求的欲望,还有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让众人闭口不言。

    渐渐地朝中大臣再也不愿提及赵构此行的弊端,只因赵构每次说中他们心中所想。此外,赵构体验过书生的苦楚,他自问不是那种死读书之人,却也懂得其中道理。

    “圣贤之道,难道就是为了升官财吗?若是真的如此,那天下如此多的读书人,为何读书,又为何做官?自古圣贤之道,传授于众人之道理,乃是为国为民,非为己。”

    “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心!无论是十年寒窗苦读,还是习武都是为了精忠报国。诸位皆是朝中顶梁柱,又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若是天下读书人知道做官以后,居然是为了财,那与圣贤之道相悖,难道没有一点愧疚之心吗?当真是枉为读书人!”

    众人沉默了,那些武将地位在朝中官职一样,可是话语权太低了。他们心中一直愤愤不平,文臣治国,武将镇守边疆,这是历来已久的定律。但是武将在外出生入死,所得功绩不可自傲自满,又受到文臣的打压,这让他们憋了一肚子的火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