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单纯说隋侯之珠,它就算不漂亮,也是价值连城,怎么可能是五百万能够买到的? 到是到了现在,古法琉璃很难复制出来了。 希望随着历史的发展,蜻蜓眼工艺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扬和继承。 并继续用在工艺品之上,让华夏的琉璃工艺,质量称雄全世界,魅力更上一层楼。 要不然,现在我们购买的琉璃、玻璃、水晶制品,都是外国公司制作出来的,而且还成为了奢侈品,这就比较让人难以接受了。 说回,那面镶嵌琉璃玉镜,它的主纹饰地纹以云纹装饰,此类云纹常见于战国时期玉器。 战国时期墓葬中,可见由铜镜取代玉璧殉葬使用的情况。 陈文哲看着一面面青铜器,从春秋到战国,各式各样的镜子都有。 而这些绝大部分都是出自古墓之中,这跟当时的墓葬制度有关。 使用青铜镜陪葬,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陪葬位置与方式上和玉璧雷同,纹饰上也可见挪用的情形。 到了两汉时期,铜镜制作增加,墓葬中铜镜作为实用器陪葬的意味逐渐较明器来得高。 从战国镜开始,就有大量表现禽鸟的纹饰,其中既有比较写实的鸟纹,也有许多变体、夸张、繁复夔凤纹。 禽鸟纹饰延续到西汉以后,在很多纹饰品种中作为辅助纹饰大量出现。 除了四灵中有朱雀之外,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中均有大量的禽鸟纹饰。 其中的代表作品,就是东平汉代四神博局镜。 而这面镜子,却是仿制于齐鲁东平的一家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并不出名,如果陈文哲不是齐鲁人,肯定也不会知道这家博物馆。 但是,这家博物馆虽然小,但是里面藏着的精美青铜古镜却不少。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面对东平博物馆的50多面精美铜镜,古人照面饰容的情形呼之欲出。 这些铜镜古朴各异,莹莹有光,无声映照着千年岁月,令人生发思古幽情,其中一枚汉代四神博局镜是珍贵的精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