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造假教父-《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但这一暴力行径,也会让文物损坏不少。
在这种情况之下,包括这位仿青铜高手在内的所有村民,也都捡过残破的文物。
在当时,村民们并不知道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他们只认为这是不值钱的破烂。
直至建国之后,这一乱象才得到遏制。
对生活在贫困线的烟云涧村民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只能让他们暂时维持温饱,根本就存不下来钱。
这时候,很多人也都在苦思冥想赚钱的方法,这其中包括了他。
他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过着很贫寒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他只能被迫辍学,成为了手拿锄头的农民。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地上的一面破铜镜。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制造批量的青铜去赚钱的办法。
按理说,这个青铜镜如果不破损的话,可能会卖出一个好价钱。
可很多真文物之所以会遗留在烟云涧,就是因为有破损,那些盗墓贼才会弃之不顾。
就是这么一件盗墓贼弃之不顾的破损青铜镜,在陈文哲脑海之内的珠子,却十分重视。
当然,得到这面青铜镜,还有一些其他好处,比如通过他甚至可以学到一手十分超绝的青铜器制作、修复技术。
没办法,通过它可以看到仿青铜第一人整个学习、成长过程。
因为在当时,这一位就深知要想走这条路,就要学到真功夫。
于是,敢说敢做的他,便笃定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为了学习到一门修复器具的好手艺,他还特地去千里之外的地方拜了一位师傅。
短短两年之间,他修复青铜器的手艺,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除了努力之外,这个比较有天赋的农民,也非常善于创新。
在当学徒的时间里,他就埋头苦学,翻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只为寻找修复和仿制青铜器最好的办法。
虽然不认识字,但这一点难不倒他。
他甚至还会找到博物馆的专家们拜师学艺,在专家的引导之下,他才逐步了解了各种文物的质地和尺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