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永乐金币-《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这就是说,“半分”出现在小平形制的政和通宝钱背,并不奇怪,正是有依有据。
而关于支钞半分钱,可见之钱诸位泉家论及。
如,唐石父先生在《华夏古钱币》一书中就有记载。
“支钞半分,元末权钞钱,面文旋字,楷书,四字反廓,小平背元文,为极罕见品。”
郑家相先生在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的《泉币》杂志,第48期的一篇文章《交钞半分》中也有记载。
“交钞半分钱者,昔唯定海方氏藏有一品,为权钞钱中之别品。前谱未载,尚属创见。诸家极羡慕之,号为海内孤品。”
《泉币》29期有罗沐园先生文章,《说交钞半分》对此钱进行了深刻分析。
其论证较严谨,既说明了“交、支”之分,又明确为元初之品。
其文曰:“交钞半分钱厚肉,深背,面四决文,文字雄迈,元初权钞钱也。”
通过上述几位知名泉家对交钞、支钞半分钱的论述,可见元初铸“半分”钱,其形制小平,实实在在,无需有疑。
这时,应该就可以做盖棺之论了。
那就是,元初以宋钱为名铸权钞钱,可能为当时的一种权宜之计。
其作为流用品,铸量有限,后被支钞半分、交钞半分取代。
故,政和通宝背半分小平钱,也为早期试铸币,其铸量不丰,遗存自然不厚,藏匿较深,长期不得见。
至于大观通宝背半分钱之大直径,愚以为其不过是最早的试铸品,后再铸小径之政和通宝背半分为用而已。
以上,是陈文哲的认知,是否如此,当可见仁见智。
然,他眼前的银币的诸般特征,经得起审视,且可相互佐证,其真实性正是不言而喻的。
“这也算是一件特殊的宝贝!”
对于这些藏在国内各地的宝藏,陈文哲越发的看重。
最主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一些行家藏起来的。
既然是行家,藏得宝贝自然就是真的宝贝,而且都成套。
宋元时期的金币不少,明代的金币却只有一种,这让陈文哲有点可惜。
在这一整套金币之中,陈文哲只发现了永乐通宝金币。
这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发行,此币22.9毫米,厚1.0毫米重量:5.0g。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