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一些好的东西,就算是陶器,也会被重视,所以影集之中或多或少的有几件陶器。 这一点跟唐宋之后的情况不同,唐宋之前的瓷器都不太行,陶器又太容易坏,不容易保存。 所以,唐宋之前的陶瓷作品,留存到现在的比较少。 当然,这是相比后世瓷器来说的。 所以,影集之中一些特殊的器型,还是有的。 比如之前的陶埙,还有一些陶制的鬲、鼎、簋等等。 除此之外最多的反而是制作青铜器使用的陶范,这些东西堆积在一起,也被发掘了出来。 陈文哲翻出一件出土的高领袋足鬲,就是袋足鬲谱系中最晚出现的一类。 其在关中地区有着大量分布,从宝鸡到长安一带,存在若干墓例。 如凤翔南指挥西村M42、岐山贺家M1、长安丰西毛纺厂M1等。 这些墓葬均带有壁龛和周系统的乳钉纹簋,年代集中在商代后期左右。 这也就是陈文哲的记忆力超强,还对考古方面的知识十分感兴趣,要不然,别人看到这些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 就更不要说找出相同点、不同点了。 不过,总归照片上还是铜器多,所以要分析年代、墓主身份,还是要看铜器。 从铜器来看,出土的铜器年代特征十分明显。 而且陈文哲还知道,这一批铜器与安阳殷墟出土的铜器高度重合。 所以,其年代大致为殷墟四期晚段。 这批铜器很可能是武王灭商后,周人从安阳带回的战利品。 他的依据有二:其一是文献。 《史记·周本纪》与利簋的铭文上,都有武王于甲子日灭商的记载。 《周本纪》还记载武王灭商后“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可见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 其灭商后,还以商的器物作为“宗彝”用以分封诸侯。 此外,通过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封建”这一行为,还包括人口的再分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