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地大物博的好处-《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于古代人而言,玉衣本就是一种奢侈品。
    在古代,本身就很少有人能置办的起,加上存在的时间短,所以流传到现在的数量,就更少。
    这些象征身份的玉衣,存在的时间不长,其真正开始流行的时代,不过东汉和西汉时期。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他发现民间有不法分子为谋求钱财,纷纷投入盗墓事业。
    而玉又是当时的奢侈品之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玉衣便首遭其害。
    玉衣的存在,不仅未替墓中人守住灵魂,还招惹来不法分子扰起安宁。
    这便违背了贵族的本愿,所以魏文帝便下令废除玉衣制度。。
    如此一来,玉衣便在历史舞台中落幕了。
    时至今日,之前我们国家出土的银缕玉衣仅有两件,可以说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
    如果古人知道,他们用来保护灵魂、身体不朽的宝物,成为了展品,恐怕会气的诈尸吧?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为了保护灵魂,耗时耗力制作这件银缕玉衣,实在是“愚俗所为也”。
    可若没有这些“愚俗”之人,又何来今天的无价之宝?
    所以看待文物不能用上帝视角,无论古人出发点是好是坏,他们都为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目前,根据相关统计,在全国出土的文物中,超过2000片玉片的银缕玉衣寥寥无几。
    现存南都博物院的那件银缕玉衣,作为镇馆之宝,也是第一件修复完整的银缕玉衣。
    南都博物院更像是一座宝库,其中文物藏品不胜枚举,单单一件银缕玉衣,便能引得世界叹为观止。
    想到这一点,陈文哲有点熏熏然,他要真把这些发现公之于众,那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人家博物馆的东西,他肯定是只能眼馋,甚至连靠的近一些都不行。
    自己的东西,就无所谓了!
    陈文哲慢慢的清理着周围的东西,他先把周围的鼎、尊什么的青铜器,全都搬出去,  再慢慢的清理玉衣。
    最后,  他清理出来了三件金缕玉衣,  两件银缕玉衣,还有大量玉片和金丝。
    仔细整理了一下,最后也没有发现铜缕玉衣,  这是一个遗憾。
    当然,这也是陈文哲的贪心。
    能够得到三件金缕玉衣和两件银缕玉衣,  已经是极大的幸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