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完,顿了一下:“既然他们都辞官而去,南阳政事不可耽误,这样你我联名书信一封发往主公那里,让主公从襄阳派一些人来担任太守府官员,也好协助你开展各项政事。” 说到这里,陈元突然一笑:“说真的,我还真没想到邓锡龙竟然会有这种气魄,竟然能搞出群体辞官的这种戏码来,是我小瞧他了啊,南阳邓家毕竟是南阳邓家,还是有些手段的。” 陈元确实也没想到邓锡龙会来这一手,说真的,他是小看了邓锡龙。 也对,要是南阳邓家真的不行了,也就不会养出邓芝和邓艾这种人才了。 毕竟是南阳首屈一指的大族,底蕴还是有的。 深水出蛟龙,如此大族的领导者,必然有几把刷子,不然也做不上邓家之主的位置。 显然邓锡龙这一招是看准了太守府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就连基本的政事都能以维持的。 因为邓锡龙他们的辞官,还会有后续反应的。 那些在太守府做官的南阳豪强子弟,听到这个事情以后,必然也会跟着辞官。 到时候,太守府包括整个南阳郡的政事就要全部瘫痪。 到时候别说推行什么政策了,就算是基本的运转都难以维持的。 邓锡龙这一举动也是示威,让陈元看看,离了他们南阳诸家,南阳就要陷入混乱和瘫痪。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 因为邓锡龙这么做是有十足底气和把握的。 南阳豪强的触角已经遍及整个南阳上上下下,说南阳是他们的一点不为过。 这么说吧,南阳豪强掌握这南阳八成的土地和人口,你想想就知道他们有多么强大的实力了。 也就是说,官府掌握的人口和土地只占南阳的两成。 两成啊,还不如邓家一家占的多,邓家一家就占据了南阳三成左右的土地和人口。 南阳有多少人。 官府统计的人口,南阳有一百多万人口。 可是这一百多万人,只是明面上的,很多都被南阳豪强给隐去了。 实际上,南阳人口不下三百万。 邓家直接和间接掌握的人口就有几十万之多。 你要是有这么强大的实力,你也会对官府心生轻蔑的。 虽然这一招打了陈元一个措手不及,但是这也给了陈元一个机会。 一个彻底把南阳太守府彻底掌控的机会。 你们不是都辞官了吗? 好,都批准。 你们以为你们辞官了,我们就找不到人来做官了? 那你们可想错了。 要知道,如今襄阳那里储备的人才可不要太多。 自从襄阳举办那辩经大会和武道大会之后,刘备麾下人才已经曾想出了井喷的现象。 顶尖的人才固然还少一些,但是一些中等人才那可真就是车载斗量了。 挑出一些来南阳任职,那简直再轻松不过了。 也许这些人干不了太守、郡丞什么的,但是干个县令、县尉和县丞,那还是可以胜任的。 南阳郡治下有37个县,按照所有县的县令、县尉和县丞都辞官的话,那就是需要111个人,再加上太守府中需要的官员,陈元直接跟刘备要了一百五十个人,这其中陈元点名让郭攸之和陈震带队来。 郭攸之和陈震也是属于比较早加入刘备集团的人了,刘备来南阳支援秦颉时候带回去的。 郭攸之及费祎、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位可是被诸葛亮称赞的人,做一郡郡丞那还是很稳的。 而且,他也是南阳人。 只不过南阳郭家并不是第一流的家族,属于是那种中小地主。 但是郭攸之在南阳的名声并不小,攸之,南阳人,以器业知名于时。 陈震那更是一点也不必郭攸之弱,也是做过尚书令的人。 郭攸之做郡丞,陈震可以做功曹。 陈元调这两人来,一方面是借助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借助他们南阳人的身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