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以,要打击豪强,不仅要从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还要从根源上解决。 那就是律法。 从律法上就要限制土地兼并,迫使豪强从大地主向大商人进行转变。 陈元把此种原由跟刘备解释了一下。 刘备恍然大悟,他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此时一听陈元解释,立马豁然开朗。 难怪豪强不管怎么打击都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强。 根源就在国家的律法之上。 只要把律法改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打击这些豪强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束手束脚。 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刘备就不再反对了。 不过,刘备还是嘱咐道:“子初,你修改律法我没意见,但是即便是现在修改好了,那也不可能在荆州推行,你明白吗?” 陈元点点头,表示明白。 现在当然不可能推行了。 改换律法是造反的明显标志之一。 当然不可能现在就在荆州推行了,得等到以后朝廷再也没有精力顾及的时候或者荆州掌控了朝廷大权的时候,才可能推行。 不过,不管怎么样,先准备好吧。 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反正陈元现在除了教学生也没其他太多的事情。 这几年也是最为平静的几年了,天下相对要安静一些。 等到董胖子进京,那可就是真的天下大乱,诸侯混战了。 那个时候,陈元还想像现在这般清闲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了。 “说吧,你想要谁?” 陈元一摊手:“大哥,我也不知道谁擅长律法啊,这个可能需要咨询一下大家了。” “不对,我知道有一个人擅长。” “谁?” “郭嘉郭奉孝。” 陈元这个时候才想起来,郭嘉他们家世代治小杜律。 小杜律乃是前汉杜延年所订的法律。 不过,只有郭嘉一人显然不够,还需要几个人才行。 光郭嘉一个人,累死他也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就把律法修订好。 一般来说,朝廷修订律法那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的。 就好比现在修订宪法一样,要成立修宪委员会。 当然在汉代没有这么麻烦,可是也绝对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干的。 起码需要四五个人再配上一些书吏才行。 书吏倒是好找,书院的学生便是现成的书吏。 可是核心人员起码还需要三个才行。 刘备想了一下:“我把元叹喊来,要是论谁对荆州治下人才最为熟悉,那肯定非元叹莫属了。” 顾雍主持日常政务,自然知道谁擅长哪些了。 把顾雍喊来一说,顾雍原则上也同意了陈元修订律法,但是他跟刘备的意见一样,那就是绝对不可能现在就在荆州推行新的律法。 但是顾雍跟刘备的出发点不一样。 刘备造反不造反,谋逆不谋逆的,顾雍不在乎。 因为不管刘备怎么做,天下都还是姓刘,依然是汉室天下。 顾雍是从行政的角度出发的。 因为汉律已经行使了几百年,不仅官场之上根深蒂固,即便是民间也多习惯遵从。 要是在大汉没有崩溃的基础上推行新的律法,那定然是不行的。 会造成很大的动荡。 虽然顾雍不同意推行,但是却赞成陈元修改。 因为汉律推行几百年,其中的确有些东西需要修改了,不符合现实的,阻碍国家强大的,阻碍百姓幸福的,都需要推翻。 顾雍想了想便道:“满伯宁深通律法,可为人选之一,伊籍伊机伯颇知律法之道,也可为人选之一,至于其他的人就恕雍不知道了。” 听到顾雍说道伊籍,陈元脑海之中的一段记忆突然崩了出来。 对了,这伊籍不就是后世蜀科的编订人之一嘛! 与伊籍一起编订蜀科的还有诸葛亮、法正、李严和刘巴啊。 诸葛亮、法正都还小,暂时用不上。 那个李严现在多大来着,在哪里呢? 陈元回忆了一下,这李严出现的时候好像就在刘表麾下做什么县令了。 现在应该成年了。 这家伙好像是南阳人,上一波推荐的时候把他忘了。 主要是这家伙在史书上风评不好,是以诸葛亮对手出现的。 陈元下意识把他给忘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