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很好啊,把他们叫上就一起来呗。 在高薪攻势下,南亚科一次就流失了四十八名高级技术人才,美光子公司的DRAM厂华亚科跑了约四百人,有的十八线的小厂经不住挖,想派保安去撵猎头,结果保安都被挖了,老板直接成了光杆司令。 陆逸明见到梁孟松后,笑着上前和他握手:“在中海的生活可还习惯?” “习惯。” “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可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说出来。” 梁孟松对于陆逸明的热情有些受宠若惊,说真的,一开始有人找他说要来内地工作的时候,他其实是不乐意的。 可当对方开出四倍工资,并且告诉他说挖他的人是陆首富之后,梁孟松就立马改变了主意。 除了待遇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陆逸明个人的名气所带来的影响力。 毕竟他也是想要做事业的,而陆逸明既有这个财力,又有这个决心,还愿意当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他为什么要拒绝呢? 而来到一芯科技之后,梁孟松也确实过得很开心,所以愈发觉得自己当初要跳槽的决定是正确的。 没过多久,胡伟武也出现在陆逸明和李易文面前:“陆总,李总,我正想打电话给你们呢。” “哈哈,老胡,这几年辛苦你们了。” 复大微电这些年的发展,胡伟武出力甚多,妥妥的是夏国半导体产业的大功臣一个,因此陆逸明对他同样非常看重,一芯科技的许多事物,实际上也是他在兼职处理的。 毕竟在半导体上面,陆逸明纯粹就是个门外汉,除了撒币之外啥也不会。 正好快到午饭时间,胡伟武邀请道:“要不我们边吃边聊?” “好啊,我肚子也有些饿了。” 陆逸明笑着和李易文一起,朝食堂的方向走去。 一芯厂区的建设很完善,因为选址在中海,官方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土地仿佛不要钱一样的往陆逸明手里塞,只为晶圆厂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所以厂房的规模很大,不用抠抠搜搜的,陆逸明甚至还想着能在基础方面加强一下员工们的生活条件,增强吸引力。 所以,包括食堂在内,各种待遇标准都很高,反正卷死同行是绰绰有余的了,在这一点上,祖坟都快被刨掉的TSM想必最有发言权。 胡伟武在后勤方面也是用心至极,挑选了两位顶尖大厨,让全公司上下的员工和技术专家都连声称赞。 就连陆逸明今天过来视察,都被食堂里提供的美食给惊呆了。 食堂里放置着三台大彩电,让大家能坐在这里边吃边看边聊。 于是,陆逸明拉着几人便兴致盎然的开始聊起了生产线技术工艺。 吃过午饭之后,没什么事做,陆逸明便嗑着瓜子,和旁边一芯的高层、龙芯的专家领队一通闲扯。 聊技术,他不行,顶多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名词和参数,但这在内行面前压根没意思,只要提及细节就肯定露底。 但扯让人感兴趣的话题,那可就有的聊了。 尤其是对未来的展望,陆逸明作为重生者,还真就没虚过谁。 龙芯来的卞渤听得津津有味,这会也说道:“可能有一点点夸张,但我相信陆总说的都是真的,毕竟他是亚洲首富嘛。” 胡伟武哈哈一笑,工作时间长了,偶尔听听这类话也挺放松心情的。 卞渤带着几分好奇地看向陆逸明,问道:“陆总,你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未来是电子消费品的时代,国内的MP3现在挺火的,国外呢?和国内有什么不一样吗?” “怎么?卞组长,你对这一类有兴趣吗?以后有从研发转岗的兴趣?” 陆逸明好奇地打趣道。 卞渤摇摇头:“研发很有意思啊,我觉得我们龙芯每一步都让国内距离国际更近一步,这样的感觉怎么说好呢,就……” 陆逸明笑道:“很有成就感对吧?” “确实如此,如今我们也有自己的晶圆厂了,以后和欧美列强竞争,大家各凭本事,想想就有些刺激。” 卞渤脸上浮现笑容,显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陆逸明点点头,大致能理解这种情况下研发所能带来的成就感。 技术上每跨出的一小步,往往就是综合国力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这就是现在的龙芯,复旦微电负责研发,一芯科技负责半导体的加工和生产,只要把产业链运转起来,光明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希望龙芯能走得更快更远。” 陆逸明诚心的祝福了一句,很多事情已经截然不同,也许龙芯真能美梦成真呢? 人,总归是要有梦想的,并且要敢想敢做。 对于卞渤的好奇,陆逸明侃侃而谈:“电子消费品的涨幅趋势与许多产品都不同,往往是大起大落,而且时间会很短,国外和国内的不同就在于外面涨得更快,就拿我能确定的音乐播放器来说吧。” “2003年的时候,美利坚市场的全年销量是120万台,去年04年,我们年中预测的数字是360万台,上个月底的时候更正了全年的销量评估,应该是在500万台左右,误差不会太大。” 第(2/3)页